设计师语
喜欢看在花生豆屋顶上奔跑的孩子 看风扑向他们肆意伸展的四肢 喜欢看在时钟肚里欢腾的孩子 描摹他们笑脸的种种弧度 新面孔的中小学
时钟+花生豆
作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青岛金家岭学校的外形不太符合常规预期:四个大小高低不一的圆柱体组合在一起,东半个从空中看像是一座传统时钟,钟摆正在来回摆动;而西半个呢,被昵称为“花生豆”,不过这颗豆长近150米,宽也有100米,堪称超级豆了。
△ 空中俯瞰金家岭学校
时钟和花生都是旁观者的比喻。建筑师采用这一集合式形体的初衷,是为了应对特征鲜明的周边环境和繁多的功能要求:基地西侧一路之隔就是青岛国际会展中心,西南方向是青岛文化博览中心,再往南是青岛大剧院,向北回溯则是崂山区政府。外部紧临城市重要公共建筑群,内部则面对超过2.0的容积率要求,需要安排下K-8年级的各层次学习空间,以及报告厅、体育馆、游泳馆等等较大空间,更有大型公共停车库和公交车首末站组合在地下层。内外要求的“夹击”之下,圆融坚实的圆柱体建筑群应运而生。
△ 金家岭学校与城市重要公共建筑群伴生
极致的纯净与跳跃的色彩
银色竖向铝格栅、银色穿孔铝板、浅灰色外墙涂料、浅灰色窗框与白色玻璃,这就是建筑所有的外立面主材类型。建筑形体直接从平面生成,减少形体穿插和切割,弱化立面的二次构图,放弃色彩的多元化。建筑追求的是极致的纯净,以浑然一体的银灰色消解庞大的体量,建筑隐去了,退向天空的方向。
△ 建筑向天空的消隐
△ 建筑北侧形象,前景为体育区
△ 建筑南侧主入口
△ 建筑东侧形象,前景为办公区和采光侧院
△ 综合区与裙房幕墙交接处理
而孩子行动处,色彩开始绚烂。室外,蓝绿的运动场地,砖红的内院铺地,明黄的校车和绿树一起点亮了纯色校园。室内,彩虹的颜色齐聚,提升了空间活力,有益于激发孩子的能动性。得益于色块大小的控制,和空间底色选择的收敛,繁多的色彩并不会让人感觉眼花缭乱。
△ 北侧鸟瞰,远景为石老人海水浴场
△ 南广场看建筑主入口
△ 体育区的顶面色彩
△ 主门厅和办公区之间的休息厅
△ 开放式学习室
校长跟每个人都很熟
主广场东侧形似“钟摆”的半圆柱体量,是小而重要的办公区:管理办公室、招生办公室和家长接待室等房间聚集在此,共享一层与地下一层的两层空间,以及一个小小中庭。
办公区紧挨着综合区主门厅,校长不再高居于教学楼顶层或者堂皇的专用行政楼,他就在办公区的一个隔间里,走廊里的孩子可以透过玻璃隔断和他打招呼。这是一间学生数1000出头的中型学校,而校长临主门而居带来的好处之一,是她(他)能带领整个教学与管理团队一起,轻松和每个孩子做朋友,深入及时地了解孩子的状况和需求,而校方的举措也能更方便地获得反馈。
△ 钟摆鸟瞰,屋顶为学前一年级专属活动场地
△ 一层办公区和小中庭
学习空间体系
金家岭学校办学要点之一,是消解文化学习的中心地位,真正实现平衡学习,将文化、艺术、体育与技术教育并列为学校教育的重点。为满足要求,金家岭学校提供了大量类型丰富、各具特色的学习空间。
1、文化系列
综合区的2-6层是完美的环形平面,均以东西侧的交流厅分为南北两部分,拥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用以布置K-8年级的文化教学空间:2层南侧为学前一年级(4班),2层北侧和3层为1-5年级(20班),4-6层为6-8年级(30班)。这样的年级规模安排与金家岭学校倒三角形的升学模式相契合。
各年级的教学空间对应各自的发展性需求。学前一年级每个单元拥有三个开间,长窗外正面对着专属的屋面活动场地,内部空间疏朗,每班16人使用起来游刃有余。1-5年级采用双班主任坐班制,教室内分区主要包括集中教学区、教师办公区和沙发区。6-8年级采用走班制,教室被各类教师工作室取代,内部空间密切结合学科特点设计。
△ 学前一年级教室
△ 1-5年级班级教室之一
△ 1-5年级班级教室之二
2、艺术与技术系列
基础教室之外,综合区里提供了大量艺术与技术学习空间,主要集中在一层与地下一层,以满足金家岭学校的多样化教学要求。
位于一层的330座小剧场拥有特殊的圆形舞台和扇形座席,意在追溯古希腊戏剧传统。环绕它的其他房间布置了音乐教学、舞蹈教学、电影小厅等功能。梯形平面的模拟联合国厅设施完备,供模联选手磨砺进步。
△ 圆心小剧场
△ 朴素的舞台后场通过天窗获得充足采光
△ 视觉艺术教室
△ 音乐教室
△ 舞蹈教室
△ 电影小厅
△ 模拟联合国厅
3、体育系列
尽管用地非常紧张,金家岭学校通过挖掘竖向空间潜力,成功容纳了大量体育活动设施,室外包括1套屋顶300米环形跑道、2片足球场地、1片棒球场地、1片屋顶幼儿活动场地,室内则包括1间体育馆(容纳2片篮球场地和一片排球场地)、1间游泳馆、6间复合体育活动室(包括健身、攀岩、射箭、击剑、台球与乒乓球等)。
△ 室外运动场地一览
△ 方院中的足球场和跑道
△ 体育场
△ 游泳馆
△ 复合体育活动室之一
△ 健身房
△ 体操房
△ 从走廊看方院
4、非正式学习空间
功能明确的教室、活动室之外,非正式学习空间体系也是金家岭学校空间营造的重点。不同类型的非正式学习空间对应于不同的空间尺度和围护类型,也对应着不同的固定和非固定家具的配置。根据本校的教学理念和学生年龄特点,主要布置的是“公共-共享”和“公共-独处”类型的非正式学习空间。
△ 非正式学习空间类型图示
△ 主门厅楼梯下的大台阶
△ 综合区交流厅之一和“穴”
△ 综合区交流厅之二
△ 综合区交流厅之三
△ 综合区交流厅之四
△ 综合区开放式学习区
圆的感染力
金家岭学校是一所不走平常路的学校,纯粹的圆形轴网带来扇形的教室和环形的走廊。由于教学理念的更新,以及班额减小带来人均使用面积的增加,教室的使用并没有任何不便,相反增加了空间的趣味性。而视觉焦点的不断移动和空间界面有节奏的变化,使得沿环形走廊行走变成富有探寻意味的活动。特别是一层走廊,顶部设连续天窗引入天光,两侧连接主门厅、小剧场门厅和开放式活动室,丰富的空间效果吸引着孩子在其中撒欢玩耍。圆形舞台下层的戏剧排练厅拥有完美的圆形空间。在当下,浸入式演出渐成中小学戏剧演出的主力形式,它必将受到欢迎。
△ 综合区圆环结构,圆庭的天窗透出一层环廊的灯光
△ 戏剧排练厅
△ 一层环绕小剧场的开放活动室
△ 上层走廊
奔跑往复的快乐
不同于当下大部分学校对学生行为的过分约束,金家岭学校的室内外空间可以用于奔跑玩耍。各色上上下下的路径被设计出来,用以引导学生的探索行为,或者仅仅是无目的的漫游。他们在此培养对人造物和大自然的好奇心,在活动中调整个体行为的适宜度,在与同伴的自发性互动中收获真实的友谊。
△ 大厅也能用来疾驰
△ 一层主门厅的滑滑梯和楼梯,直通学前一年级区域
△ 6-8年级区域小中庭
△ 孩子们在小花坛里“劳动”
△ 沿园庭屋面楼梯可达小剧场屋面
△ 抬高的小剧场屋面具有仪式感
△ 面向东侧体育场地的半室外空间和大台阶
城市教育综合体
地下藏着什么
金家岭学校不是一个单纯的学校建筑,而是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结合设置。青岛地铁R1线与学校同时建设,以圆弧切过基地东南角,与地下室底板竖向净距刚刚满足规范要求的最小值8米。而地铁M10线沿基地西侧边界布线,需要预留地铁站出入口。在地面空间非常紧张的情况下,经主管部门协调,在地下设置3线公交车首末站,占有一层半空间以满足需求。地下二层的大型公共车库提供机动车位703个,人防地下室防护面积约3.6万平方米,包括1500平方米的人防医疗救护站。
基地西侧临云岭路中段,两条供公交车进出的坡道在此交错,由于场地极度紧张,两者之间几近碰撞。它们与公交车首末站之间形成的梯形半室外地下广场承担的是首末站与地铁站的人流聚散功能。
地下一层则是学校使用的空间。为了节约造价,并获得良好的物理环境,地下一层抬升1.8米,同时设置南北两个下沉庭院,沿办公区也设置了环形采光侧院。因此综合区的食堂与学习中心、办公区和体育区的主要房间都拥有自然采光通风。体育区方院地下在地下室腹地位置,设计为校内机动车库。
△ 功能组合示意图
△ 从主入口门廊看主广场与下沉庭院
△ 通向体育区的南侧下沉庭院
△ 北侧无障碍入口和北侧下沉庭院
上下学的N种方式
上下学时段与城市交通高峰重合,大量的人车流加剧道路阻塞的情况已成常态,新学校建设需要采取充分措施消解这一问题。金家岭学校在设计之初就提供了复合化的上下学方式:
1.公交出行
学校主校门东侧即设有公交车站,可以由学校主门便捷进入学校。西侧地下的公交首末站和未来的地铁站更将是师生的重要选择,他们可以通过门禁系统进入地下三层的专用楼电梯厅,直达学校一层,再通过体育区大连廊到达学校综合区和办公区。
2.校车出行
结合主楼东北侧的消防救援场地设置校车停放区。校车经学校西门进入停稳后,学生通过一层东门厅进出建筑。
3.自行车出行
6年级以上的孩子可以在城市中骑行,在综合区一层东北角设置非机动车停车库,自行车可以通过学校西门进出。
4.私家车出行
这是最不被推荐的一种方式。学校前广场设有环道,私家车可以沿环道驶入,临时下客后快速驶离。
△ 南侧主入口广场
△ 校区西北角次入口
△ 连接公共交通和校区的大连廊
△ 从大连廊窥看体育馆
城市尺度与学校尺度
回到鸟瞰视角,青岛金家岭学校是城市重要公共建筑群向主干道滨海大道的延伸,自然引导着城市空间的双向流通。而广场和内院的尺度控制,和建筑内部明确的空间层次设置,避免了巨大的体量常有的失衡感。
△ 沐浴在晨光中的金家岭学校
△ 夜色中的内院与综合区
在设计之初,建筑师就希望这座学校被赋予“年轮”的意象:时光荏苒,杏成林,孩子们习礼大树下,和它们一起画出一年又一年的成长。面对各种不利条件,保持设计的初心,最终我们获得了这个学校的圆满。
这是教育的年轮。
△ 城市区位
△ 总平面图
<<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项目档案 项目名称:青岛金家岭学校 项目地点:山东省青岛市 设计时间:2016.02-2016.12 建成时间:2017.08 设计单位:TJAD 建筑设计四院 基地面积:53307平方米 建筑面积:109944平方米 项目负责人:刘灵 建筑团队:刘灵、杨智、杨一秀、陈俊毅、蒋佐伦 结构团队:杨付权、葛畅、周彬、林昶盛、董佩伟、胡开华、王宇、杨芳、唐俊 给排水团队:徐钟骏、唐玉艳、金伟格 暖通团队:秦卓欢、刘初名、张萍、吴虎彪 电气团队:代鹏、安世超、邵龙彪、李厚哲 建筑摄影:邵峰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同济设计TJAD ):教育的年轮 | 青岛金家岭学校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