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形舞台打破封闭空间:背景 Background
芷江西路社区活动中心改造隶属于上海静安区文化局灰引力改造工程的子项目,项目目标是通过空间微改造提升社区活力。本案位于老旧社区中心,是典型的江南亭台楼阁园林,增加玻璃窗和墙体后成为建筑使用空间,且经过加建附属空间,已经失去原有园林空间该有的轻盈和路径体验,我们的改造范围涉及亭子间、景观长廊以及附属空间三大区域,与周边临时违章建筑相连接。
亭子间满足社区的特定文化活动:健康室、阅读室。附属空间提供多功能文化活动。入口长廊局部提供给社区老匠人作为工作间使用:理发、修电器、修鞋。由于原始空间观感杂乱且使用功能多,导致无序堆积和使用随意,体现旧社区改造前的普遍特征。本案为一层建筑,位于南北两排多层住宅楼间,建筑南北面采光较差。由于老社区历史问题复杂,出入口不能随意改动。
“复”园策略
Strategy
我们梳理了现状空间,希望能首先恢复原有园林空间的灵动。一条线索通过对空间的重设实现路径节点优化,“恢复”园林特质。“恢复”本身并没有对加建附属空间进行拆除或装饰,而是把加建处处理成一个园林元素——扇形舞台,使加建空间成为园林廊道天然的组成部分,我们称这是历史巧妙的归位。
清代李笠翁就发明过“扇面窗”:此窗安放于游艇之上,外面景色对于游艇上是一副移动的扇面画,室内的活动对于户外的游客同样是画,我们的扇形舞台不仅是双面景,同样是浸入式体验空间,使之成为儿童阅读或社区舞台表演的功能。儿童引入则进一步引发老年人照看关系的依附序列,由此引出第二条线索,既通过无隔断路径和镜面弧顶的运用打破空间封闭性,恢复空间的自由度,最大限度保证看护关系。同时也使匠人工作间成为半开敞式状态。灵活动态的空间元素碰撞促进和推动匠人与环境发生良好的秩序关系,从使用关系上实现功能提升。
采光策略
Strategy for lighting
建筑北面最大化增大窗户大小,实现采光优化,且实现户外路径人流与室内空间活动的视觉对话。建筑南面由于结构限制,不能随意扩大窗户面积。我们在扇形舞台的南面外墙构造柱内侧增加一层青砖与玻璃砖交错的墙体,两者之间形成空腔。
南面光线通过窗户和空腔经过均匀变化的玻璃砖散射后进入扇形舞台区,使白天舞台区域具备柔和的光线,与北侧光线结合,满足儿童阅读光线需求。夜晚来临,在空腔中设置的均匀球泡灯光线穿过玻璃砖,与暗装灯带配合,形成富有韵律感的扇形舞台背景墙。辅以弧顶设置的定点射灯,满足社区舞台不同艺术形式表演需求。青砖与玻璃砖墙体在此成为光的介质。
适配材料 Materials
本案舞台背景墙使用到了玻璃砖和青砖混砌,通过自然光和灯光的呈现匹配了不同时间的舞台使用功能。亭子间运用弧形镜面不锈钢做为吊顶元素,扩大视线界面,提供舞台之外的第二个趣味点。地面使用了白色环氧自流平,红色屋架进行着色处理,并保留木质机理,建筑墙体铲除原有老墙后,直接喷涂,洁白的自流平与白色手作质感的老墙和木屋架呈现细微差异,自然调和了舞台和弧形镜面顶的底色,使之呈现可变化和可持续的使用状态。
对话场地 Site management
在本案施工过程中亭子间周边违建临时性拆除,设计并没有及时与违建场地发生关联,于是我们决定对场地微调:拆除了原有破损墙面宣传栏使之成为置物台,喷涂原有废弃石墩成为临时座椅,在户外厕所与亭子间之间发生了临时等候与置物的关系。形成使用关系后让原有空间展现了自身活力。
项目名称:芷江西路社区活动中心改造:“复”园
建筑事务所:阮晓舟设计工作室
电邮联系方式:ruanxiaozhoudesign@foxmail.com
主创建筑师:阮晓舟
项目详细地址:中国上海
项目完成年份:2019
建筑面积(平方米):100平米
摄影师:杨文龙,余怡虹,阮晓舟
策划:上海静安区文化局 上海自然力研究院
业主:上海静安区芷江西路街道
施工:上海派学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项目经理:季黎明
结构顾问:匡伟
材质:青砖,玻璃砖,镜面不锈钢,环氧自流平,多乐士水性涂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