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一笔巨款把房子装修设计一通后,墙体砖还外露,你敢让父母知道吗?然而,台湾一户年轻夫妇的住宅,就保留了这种野性设计,父母看了后也拍手叫好!
在人类还与大自然连结最紧密的时期,除了穴居之外,有一种原始又迷人的住居方式:将住所设置在树上的树屋。
树屋,随树而造,也因此树的型态与高度,便决定了住所的形态。
森林中每棵树的高度不同,导致每个树屋的高度也会有差异,这即是此案最初的设计灵感。业主和设计师
希望能创造出一个接近树屋自然居住状态的空间。
家人们在不同的高层中生活
由森林的树屋概念所转化,将每个居室视为一种族群的单一建筑,以都市设计的观点去看待整体空间,着眼居室之外的共享开放空间在整体的重要性。
再借着模拟自然状态的树屋设计手法下,不预期空间的特定发生事件与活动,而是由居住者”自由的”去选择使用空间的方式。
厨房台面后方的坐榻平台
设计师创造了更多”缝隙”,借由这些缝隙,居住者能清楚的感受到家人的存在,不管是视觉或是听觉上。
家人们在不同的空间层次中生活,创造许多有趣的相处模式与多样化的空间经验,层层叠叠之间的空间与缝隙,创造了更多上下活动的连结,利用空间形式创造一种新的陪伴方式。
也因为这些缝隙,光与空气能够自由的在整体空间中流动,使屋内的微气候与物理环境更舒适
居住者的生活与互动也更有机有趣,甚至在视觉上也因为创造出各种穿透感而变的层次丰富节奏明朗。
如上述,主要着眼于不同层次的开放的共享空间的创造,在设计阶段将所有住家空间拆解并重新组织结构,例如:将书房拆开,吊到客厅起居室上方,借此让活动更能串连,家人能分享生活。
将书房拆开,吊到客厅起居室上方
共享平台促进家人之间的交流
或将房间的尺度缩到最小,提供单纯的睡眠功能,将馀裕空间留出,创造更多的开放空间,每个房间前设置的共享平台就是促进家人之间的交流与生活共享最重要的角色。
同时利用高层差及上述的”缝隙”手法,模糊上下楼层的界线,创造空间的暧昧感,打破既有的空间使用模式,希望能带给使用者更不同的空间经验,这样的模式如同在野外露营般共享搭营生活。
适合孩子尺度的角落空间
这样的暧昧设计手法也体现在此空间的各处,例如:在客厅独立书架旁设置一处提供阅读及休憩地坐榻平台,这个坐榻同时兼具了在不影响视觉穿透感的前提下界定玄关及起居空间的功能,同时还能作为玄关穿鞋椅之用。
我们希望透过拆解并重新组织空间的手法,让使用者体会到完全不同于以往的空间体验,并在这样有机的空间中发现更多生活体验。
拾一本书、就能轻易地找到自己的舒心角落
通过放大走道、楼梯等”中介空间”的尺度,借此制造随意停留的机会,拾一本书、就能轻易地找到自己的舒心角落。这也创造了一些有趣的秘密基地,这些适合孩子尺度的角落空间,其实就如同学校的学习角般,提供业主的孩子们发挥创意的空间。
在二层平台上俯视楼下空间
回游动线:本案的另一个优势在于环绕全室的L型户外空间,为了让居住者能体验户外空间在春夏秋冬所呈现的不同景致,运用大量的回游动线贯穿全室,并利用材料的交叠与延伸模糊室内外的界线,让整体氛围更趋向自然有机的状态,也让使用者更能够体会到自然氛围。
视觉控制:借由控制屋中屋里居室窗户的高度,控制空间使用者的视线,聚焦于庭院及室内人员的共享生活上,并达到室内框景及借景的效果。
最后,除了自然有机的居住形式、打破既有空间模式与生活互动方式之外,设计师希望”有趣”能够成为这个案子另一个核心概念,在不影响空间诗意与质感下,我们希望使用者能够在生活的过程中确切地感受到空间的趣味,在经验到不同的生活同时能会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