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gey Makno Studio, Underground House Plan B, 2020年
住宅绝不单单是遮风挡雨、提供温饱的庇护场所,是人们可以放松身心的港湾,更是爱与梦想的神圣归宿。事实上自20世纪伊始,建筑大师们便在设计住宅时倾入大量考量与心血,只为打造出前卫、极富巧思的居住空间。今天,时尚芭莎艺术带你一览这些狂妄却唯美的梦幻之所。
霍比特人之屋 (2019)
Green Magic Homes
自从好莱坞著名导演彼得·杰克逊(Peter Jackson)将风靡全球的奇幻著作《指环王》影视化后,其中的经典场景——霍比特人居住的生态洞穴屋便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无数影迷甚至在世界各地尝试模仿建造类似住所,而建筑师们也不例外。
世界知名建筑事务所Green Magic House旗下的设计师以此做为设计灵感,运用抗腐蚀与耐气候侵害的航空材料打造出了环保、可持续性的霍比特人小屋。居住在其中的Jefferson Zieba表示,这个一居室的绿色住宅不但美观有趣,也实现了他作为《指环王》影迷的终极梦想。
Dupli Casa (2008)
Jürgen Mayer H.
从影视剧中获得设计灵感对于建筑师们来说并非特例,这座极具科幻感的白色住宅便是最佳案例。Dupli Casa的德国建筑师Jürgen Mayer H.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科幻片影迷,能设计出一座未来感十足的建筑一直是其毕生夙愿。
Jürgen Mayer H.在接受采访时笑称,为使这座外形独特的私人别墅更加完美并实现心中所愿,自己甚至看遍好莱坞所有可以借鉴的科幻影片。
从Dupli Casa旋转却无重复、行云流水般的曲线,到流畅且和外部紧密相连的别墅内宅,建筑师的才华与想象力可见一斑。它承载着设计者的终极幻想,坐落在德国路德维希堡的山峰上,迎来一个又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
Glass Pavilion(2010)
Steve Hermann
美国建筑师Steve Hermann与其客户同为现代主义的忠实追随者,他们一见如故并共同完成了这座精美别墅。在设计过程中,Steve Hermann参考了一系列现代主义大师——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的惊世之作。
他去繁就简,在延续大师们创作精髓的同时,对结构稍作改良便完成了这个既美观又实用的现代主义住宅,完美地诠释了“技术与艺术融合”这一理念。
Iniala Luxury Beach House
与Steve Hermann一样深受现代主义风格影响的西班牙建筑事务所A-cero,在设计时却选择了另一种表现手法。为了使这座私人旅馆能更好地与当地文化相容,建筑师摒弃了现代主义的常用材质与简洁的用色偏好,采用当地较为流行的木质材料与色彩搭配,以便为往来旅客提供更为地道的泰式体验。
然而,设计师并未因此完全背离现代主义。在完善室内设计时,他们精巧地运用现代主义建筑的精神内核——重复元素与简洁线条,来修饰被多彩颜色分割得有些碎片化的空间。建筑师不但将现代主义理念打磨得更加完善,也完美解答了如何将其本土化这一议题。
Stahl House(1953)
Pierre Koening
Photo© J. Paul Getty Trust
提到现代主义住宅,便不得不使人想起这个震动好莱坞的名作——Stahl House。这座建于1953年的私人别墅,因其简洁的几何形体与轻钢框架结构以及完美比例,成为该时代最杰出的现代主义作品之一,并为诸多摄影师、艺术家、导演等提供了数不胜数的创作灵感。时至今日,我们仍能在好莱坞电影里见到它轻盈的身影,延续着现代主义独有的浪漫神话。
Photo© J. Paul Getty Trust
Stacked-box House(2017)
很多时候,客户不仅仅满足于具有视觉冲击力造型的住宅,他们更会根据自身喜好向建筑师提出特别要求。一位韩国客户便向其雇佣的设计师提出,自己喜爱温暖宜人的居住场所,但希望建筑外表有一定的震慑他人的效果,以便保护隐私且保持神秘。
于是,建筑师Moon Hoon运用木头独有的纹理为客户带来温暖的同时,不断旋转重复叠加盒装房间并用对角钢筋混凝梁支撑。张扬别致的外观与环绕四周的落地窗散发着木质建筑鲜有的逼迫感,使过路人退避三舍。
Mirage House(2014)
Doug Aitken
美国艺术家Doug Aitken在瑞士的雪山上搭建了这座堪称艺术品的镜面居所。这位新兴艺术家声称:“目前,此住宅因被剥离所有色彩而实现了终极的极简主义美学。它反射着山上的皑皑积雪与周遭的四季变化,将其本原的定义完全隐去。”
大面光洁的镜面在山峦环绕下产生了由周围景象叠加形成的幻影。它提醒着人们自然令人叹为观止的魅力,并警示着如若继续加剧侵害所将失去的会是怎样的瑰宝。
Underground House Plan B(2020)
Sergey Makhno Studio
因对现实担忧而进行创作的并非艺术家Doug Aitken一人,建筑事务所Sergey Makhno Studio也在疫情与全球变暖的双重危机下,忧心忡忡地设计了这个地下“暗堡”。这座优雅神秘的混凝土藏身之所,是其对习惯自由、缺乏限制的现代人是否能长期与世隔绝,但仍保留所思所爱的一次大胆尝试。
Maison Bordeaux(1998
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
事实上,住宅一向是建筑师们实验自身理念与大胆创新的最佳时机。世界顶级建筑师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在上世纪90年代设计的波尔多住宅便融合了其“重新定义使用者与建筑关系”的前卫理念,至今无法超越。
波尔多住宅的房主因一次意外事故而终身残疾,只能在轮椅上度过余生。沮丧的他向库哈斯提出两点要求:屋内应有很多书籍并便于自己取拿,且不能让轮椅阻碍其自由。于是,充满奇思妙想的建筑师便得以测试自己“让建筑成为服务工具”这一大胆设想。
在反复推敲后,建筑师在房屋中央加入一个绝无仅有的大型升降平台。它不但使屋主可以停在任意高度以便取拿书籍,更是其没有墙壁却最具私密性的工作空间。这座结构服务于功能的完美住宅,不仅蕴含了建筑师的奇思妙想,更是作为屋主最牢靠的盟友陪着他一起隐蔽于山坡之上,静静眺望着远处的波尔多美景。
Alvar Aalto House(1936)
阿尔瓦·阿尔托(Alvar Aalto)
与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齐名的芬兰之光,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Alvar Aalto)也同样曾通过设计住宅来实践自己的理念。这位深受包豪斯与现代主义影响的建筑师在延续简洁、功能美等设计精髓的同时,将芬兰当地的风土人情与其自身主张的“建筑应与自然共存、平易近人”等思潮代入,形成了带有地方特色、拥抱山林大海的有机建筑。
阿尔托自宅设计直白、结构简单,初看之下似乎有种拒人千里之外的疏离,并不起眼。然而当人们真正走入充满柔软阳光的屋内,用手触摸到建筑师精心挑选的砖与木材因风化、侵蚀而留下的斑斑痕迹时,他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大师的温暖与良苦用心。
正如建筑评论家金野秋所说:“阿尔托的建筑要亲自走进去瞧瞧,用手摸一摸、用鼻子闻一闻,在夕阳的窗下小坐片刻,在仲夏的白夜里穿过花园,仿佛走过时间。这里没有建筑史,也没有大时代,只有四时天籁,人意如旧。”
而这不也正是大多建筑师们的毕生追求。他们所作出的重重努力,不单单只是为了让天马行空的设想落地成真,追根究底更是旨在给居住者提供不仅华丽,更是舒适温馨、有烟火气并能被其称之为“家”的温馨归宿。
阿尔瓦·阿尔托, 玛利亚别墅, 1938年
这样的住宅在承载创造者与使用者惊艳幻想的同时,也带给人一种捧在手心的温软之感。它使那些遥不可及的梦缓慢着陆,并回归到地方与人性的源头,赋予那些前卫住宅新的、温软的生命力。
而居住在其中的我们尽情享受建筑师们带来温暖与惊艳的同时,终于在繁杂的都市中找到归宿,得以驱散长久以来缠绕周身的冰冷与孤单,慢下脚步、真真正正地融入这温软的归所。正如英国政治家、作家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所说:“人造就建筑,建筑造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