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 台上之家–大有101,北京 察社办公室

新作 台上之家–大有101,北京 察社办公室

院落中的地台 ©朱雨蒙

项目在北京以西70公里太行山的深处。业主夫妇本来是大山的孩子,这里是他们父母年轻时居住过的祖屋。30年前一家人都搬到了城里,从此院子被闲置,年久失修,部分垮塌,部分失稳。主人希望重建一座舒适的山中居所。

新作 台上之家–大有101,北京 察社办公室

院子处于一座从谷底向坡上蔓延的山村中,接近最高的尽端。比院子更高的平台上,相传曾建有一座元代屯兵的军堡。这也是曾用村名“军下”的由来。从村口走到现场就是一次登山。向上,向上,每个高度回望,都能看见谷地对面的景色。那是上万年没有变化的大安山和斋堂川。

▼场地原貌 ©察社办公室

新作 台上之家–大有101,北京 察社办公室

新作 台上之家–大有101,北京 察社办公室

高低变化的街道,幽深胡同,双坡屋顶,低矮房舍,5米进深,3米檐高,石材或者水泥喷涂的外墙面,构成村子总体面貌。我们无意挑战项目所处的环境,也不希望使新建筑成为某种发明创造。类似的尺度,形态,色彩,让建筑最终隐入了邻里,同时又幽幽的通过局部的异化而获得辨识感。而那些与邻里作区别,独特的部分,属于整个叙事,场所内人们活动的外部呈现。

▼乡村街道视角 ©成直

新作 台上之家–大有101,北京 察社办公室

新作 台上之家–大有101,北京 察社办公室

▼从胡同望向入口 ©成直

新作 台上之家–大有101,北京 察社办公室

传说中的城堡不见踪影。而充沛的阳光,清新的风,和辽阔的视野,让拜访者好像能够得到某种自古而来的体验,就如同当年将士在此守望所面对的一切。

这种体验成为叙事的开端。于是室内外的对立被忽视,房间之间的区别被忽视,整个场地被当作统一的地形来考虑,就像一处无边的公共平台。北侧是胡同和来路,南侧敞开面对群山和峡谷。对应南侧邻居有高有低的屋顶,台面自身也做相应抬高或者降低的调整,形成“台上的台子”。场地中的人们无论处于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看到远方。层层退去的远山也就变成了建筑的一部分。

▼设计示意图 ©察社办公室

新作 台上之家–大有101,北京 察社办公室

▼院落中的地台 ©朱雨蒙

在高低变化的地台,与高度不变的屋顶之间,形成了不同尺度的空间。高低分明的部分,夹层和半地下的场所被嵌入,变成私密的卧室,被隐藏起来。高低接近的部分,被连续的台阶连接。400mm,800mm的高差也转变为桌子椅子,厨房台面。就这样,人们的活动被置入到这一系列的小环境中,高大明亮或者狭小幽暗,如同在高山上自然形成的洞穴中生活,坐卧。“此山与彼山”的对照形成。

▼公共和私密空间 ©察社办公室

新作 台上之家–大有101,北京 察社办公室

▼平面透视图 ©察社办公室

新作 台上之家–大有101,北京 察社办公室

新作 台上之家–大有101,北京 察社办公室

▼从主起居室望向平台 ©成直

新作 台上之家–大有101,北京 察社办公室

▼从主起居室望向室内外起伏的地台 ©成直

新作 台上之家–大有101,北京 察社办公室

在这个连续升降的地形中,设计试图弱化“墙”作为划分房间的功能出现。剪力墙与储物空间相结合,变成极厚的体量。而北侧的墙体由于不能开窗,所以顶部向内卷曲。在檐口和墙顶之间拉出一道缝隙。洞口斜着向下,既避开了邻里间要求后窗不对人家的习俗要求,又真的实现了南北向的通风。

▼剖面透视图 ©察社办公室

新作 台上之家–大有101,北京 察社办公室

新作 台上之家–大有101,北京 察社办公室

于此同时,向下弯折的墙体像树冠一样,为其下方的沙发区域带来了庇护感。

当太阳下山室内灯光点亮,在这些缝隙中透出的光芒,也为北侧阴影中的胡同带来了照明。

▼向下弯折的墙体为沙发区域带来了庇护感 ©成直

新作 台上之家–大有101,北京 察社办公室

新作 台上之家–大有101,北京 察社办公室

▼剪力墙与储物空间相结合 ©朱雨蒙

新作 台上之家–大有101,北京 察社办公室

新作 台上之家–大有101,北京 察社办公室

把半地下和夹层中的客房卫生间放在一边,总体来说,在变化的地形和分割物之间,可以模糊定义四组空间。由低到高,最东端是夹层下方低低矮矮的小客厅,围绕着屋里屋外两个下挖300mm的“池子”拜访者可以围坐一团。

▼小客厅座位空间 ©成直

新作 台上之家–大有101,北京 察社办公室

▼从小客厅望向院子 ©成直

新作 台上之家–大有101,北京 察社办公室

▼小客厅内外 ©朱雨蒙

新作 台上之家–大有101,北京 察社办公室

高一些,进入光明的空间,是厨房餐厅共用的主厅,连接到南侧室外同样也是个极开敞的区域。充分运用不同的高差,把厨房台面,室外餐桌等实际部件安插其中。

新作 台上之家–大有101,北京 察社办公室

▼厨房台面与室外平台相连 ©朱雨蒙

新作 台上之家–大有101,北京 察社办公室

▼主厅望向平台的视野 ©朱雨蒙

新作 台上之家–大有101,北京 察社办公室

▼和地台结合的混凝土桌子 ©朱雨蒙

新作 台上之家–大有101,北京 察社办公室

再上一级,是建筑入口所在的区域,在这里路径被分解向三个方向。上一级穿过玄关到入口花园,下一级4级踏步到半底下的卧室。先上再下又被引导到主厅的空间。

新作 台上之家–大有101,北京 察社办公室

▼通向卧室的台阶 ©成直

新作 台上之家–大有101,北京 察社办公室

平台最高的部位在场地最西侧。因为地面升高屋顶不变,这里的高度无法演化成一个完整房间。我们索性把这里设置成一个半室外的场所。C字形屋顶压的低低的。一圈沙发地台让人们可以围坐其中。在整个场地中最高的位置,喝茶,聊天,吃饭,看星星,这里或许会变成整个建筑中最让人兴奋的场所。

▼C字形屋顶 ©朱雨蒙

新作 台上之家–大有101,北京 察社办公室

离开公共大平台,向上或者向下可以到达卧室区域。从阁楼卧室中床头的方窗向南看去,更像窥视远方。

▼通向阁楼卧室的台阶 ©成直

新作 台上之家–大有101,北京 察社办公室

新作 台上之家–大有101,北京 察社办公室

新作 台上之家–大有101,北京 察社办公室

在北京西北方向的群山中,人们逐渐意识到自然,景观,清洁空气,食物,分明四季体验,这一切的价值。他们构成了城市人群的美好梦境。当人们回到这里,迎接他们的显然不应该是多块好省的工业产品,或者建造者的异梦。

▼院子东向视角 ©朱雨蒙

新作 台上之家–大有101,北京 察社办公室

就像我们的其他项目,在台上之家的设计和建设中,我们依然想探索连贯性能带来什么。如果我们忽略掉传统意义上的“层面”“房间”“桌椅家具”那么是否可以把整个房子理解成一个连贯变化的地形?“此山与彼山”在地形之上人们发生的动作,物理上复制了整个区域的形态,心理上又暗示了,某种只属于这个场所自身的古久而来的体验。

▼院子西向视角 ©朱雨蒙

新作 台上之家–大有101,北京 察社办公室

▼从街道望向建筑 ©朱雨蒙

新作 台上之家–大有101,北京 察社办公室

▼场地平面图 ©察社办公室

新作 台上之家–大有101,北京 察社办公室

▼平面图 ©察社办公室

新作 台上之家–大有101,北京 察社办公室

▼剖面图 ©察社办公室

新作 台上之家–大有101,北京 察社办公室

新作 台上之家–大有101,北京 察社办公室

项目名称:台上之家 – 大有101 设计方:察社办公室 公司网站:

http://chaoffice.info

项目设计 – 完成年份:2019 – 2020 主创及设计团队:成直,宋瑞铭 项目地址:北京门头沟区军响乡101号 建筑面积:156平方米 摄影版权:成直,朱雨蒙 合作方:结构顾问:高雪梅 / 灯光顾问:闵月波 客户:大有 101 – 李萌 品牌: 东方静然建筑装饰材料有限公司–混凝土磨石地坪 东方港国际木业(北京)有限公司–俄罗斯伊利姆松木胶合板 北京光森林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 文高照明灯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自行发布上传或投稿由设计芝士代为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设计芝士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侵权的内容,请点此提交工单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住宅

南方洪灾告急,这些建筑给我们带来防灾灵感

2020-7-2 23:56:17

住宅

280㎡暗色系私宅,比“高级灰”更有格调!

2020-7-2 23:59:29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