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码头 | Xinhua Wharf
新华码头位于黄浦江下游南岸,岸线长约325米,是上海百年船厂祥生船厂的发源地。1918年重建,成为“上海乃至全中国的水上门户”。爱因斯坦, 泰戈尔,卓别林等人便是由此踏上中国的土地。
871-872仓库 | No. 871-872 Depots
曾是新华码头管辖的871-872号仓库,是码头工业建筑遗存的重要部分。建于1938年,曾多次改造扩建,现为2010上海世博会前改造的国际游艇会所。
老建筑共三层,由完全对称的东西两部分组成。建筑外部最大的特点为两侧的外置混凝土楼梯及坡道,功能感极强。内部最大的特点为八角形立柱,建筑采用无梁楼盖系统,巨大的八角柱帽成为建筑内部很强的符号特征。
使命:一个温暖的办公场所,一个多彩的生活圈子
Mission: A warm office place, a colorful life circle
传承区域历史文化
打造时代特征产品
提升片区功能品质
HPP接受委托,将871-872仓库改造为符合现代办公需求,荟萃海派商务典范,融合文艺-时尚-潮流空间, 集滨江生态, 历史建筑景观于一体的高端商务场所。 除部分为万科自用办公外,滨江道现已公开招商,进驻企业将以金融服务,咨询机构和文化创意企业为主。
建筑:旧时代建筑+新时代印记=下一代滨江记忆
Architectural design: Old-time building + New era marks = Riverside memory of next generation
建筑改造围绕三个方针进行:
保留原始结构
满足新的功能
材质色彩和比例呼应原始建筑
立面 | Facade
为保留建筑原有的风貌,并满足现代商业与办公的采光需求,设计师将立面在原有基础上重新划分。以深红色砖块为元素,结合多种拼砌工艺,强调出新老建筑的延续与呼应。凸出的金属阳台,为平整的立面增添了跳跃的元素,使建筑更富工业感。
骑楼 | Arcade
在建筑的南,北,西侧首层进行内退设计,形成骑楼空间,骑楼的设计是建筑对城市空间的一种退让,模糊了室内与室外的概念,增加了首层商业空间的趣味性。
中央大厅 | The central hall
原本附着在建筑两侧的外立面楼梯, 被拆除并整合到建筑的中央大厅。6.5米宽的大型楼梯,除了作为联系东西两侧的垂直交通外,还提供了休憩及会谈空间供人们短暂停留。它犹如一座置身于建筑入口的大型雕塑,展示出开放,友好的标志性形象,使人过目不忘。21米高的中庭为建筑提供了良好的自然采光,并对所有公众开放。
中庭 | Atrium
将建筑立面上材料与空间交错的设计语言延用到中庭当中,新旧材料交替及光影对比贯穿整个空间,增强层次感和舒适度。
办公样板区 | Office area
海派文化是上海的特色名片。多元化的文化组成,跳脱的色块,精致的雕琢,这一幅幅犹如发黄胶卷般的老上海记忆,依旧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办公区的材料和色彩的选择,正是想要烘托出老上海的感觉,低调优雅而不失奢华。
作为黄埔滨江绿带的重要一环,景观设计成为项目重要的组成部分。多元化的屋顶花园,丰富的开放式公共空间成为滨江景观带的重要延伸。新中式的景观设计,旨在中式园林设计的基础上,兼容现代简约的手法,创造高品质的空间环境。
屋顶花园 | Roof garden
根据动与静的需求,屋顶划分为办公会议和公共活动区。办公会议区通过栅栏,绿化遮挡等隔断视线干扰和营造景观背景,并通过开放与半开放的空间形式,创造不同类型的会议环境。公共活动区划分为运动休闲,农场种植和观江平台三个部分。通过蜿蜒的步道连接多个绿化看点,植入健身器材,露天蔬果种植,和观赏休憩等趣味活动。大大的丰富了户外体验。
路面景观 | Pavement landscape
老建筑的发展史被作为景观元素, 刻画在钢轨之间;小尺度的花岗岩铺地带来舒适的步行体验;相同模数的绿化带与喷水池营造出适宜停留的广场空间。整个设计都匠心独运,使建筑从内到外焕然一新。
▼标准层平面图
▼屋顶平面图
▼设计示意图
▼立面改造示意
▼南立面图
▼东立面图
项目名称:上海滨江道办公楼
业主:上海万科印力
地点:上海
总建筑面积:12700m²
竣工时间:2018年
结构:无梁楼盖,钢结构
设计:HPP
主创:Jens Kump
建筑:项目负责:冯子鹏 / 团队:崔皓,王伟树,Karolina Maria Ozimek,余泳臻,Maria Kohl, 杨柳, 周楠,李天翔,连蔚杉,薛燕,马越,王周辉,柏啸天
室内:项目负责:徐珩 / 团队: 张彤,Job Peter Upmeijer, 谢若虹,李羚,黄山
景观:团队:徐亚苹,汤才萍
设计院:中建上海院
摄影师:CreatAR Images